云程九载,智启未来|创新中心成立九周年
从中国深圳出发,以技术为舟,合作创新作帆。
九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携手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构建国际网络,促进亚非拉高等院校数字化转型,以此扩大终身学习和优质、公平教育的机会。
我们是开拓者——从无到有,传递数字教育火炬,让智慧跨越山河。
我们仍是探索者——日新月异,为高等教育的数智未来,增添一束束光。
云程九载·创新赋能
2025年6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迎来成立九周年纪念日。2014年6月5日,深圳市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合作建立二类机构。2015年11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次大会批准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2016年6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正式成立。2023年5月18日,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正式决定续延创新中心作为由教科文组织支持的第2类中心的地位,创新中心迎来全新八年发展阶段。
自创立之初至2023年,在创始主任李铭教授和领导团队的带领下,创新中心的项目发展和伙伴联盟建设积累了深厚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两年来,中心第二任主任金李教授和领导团队引领创新中心和更加扎实的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全球联盟,以多边合作为基础,发挥知识生产、能力建设、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四大功能,联合推动数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有效融入发展中国家伙伴院校的高等教育系统,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目标达成的共同愿景。
能力建设
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是发挥能力建设功能的重要平台。通过建立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国际组织伙伴关系、设立IIOE国家中心、建设数字学习平台和在IIOE平台上共建课程。从下线能力建设研修班,到线上混合式教学,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能力与人工智能素养微证书和政策支持,创新中心服务伙伴能力建设逐年深化。
技术支持
从成立之初的信息通信技术支持,到数字化转型,再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创新中心以“软硬并蓄”的方式为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升级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在旗舰项目智慧教室的支持下,目前已与6家企业,通过与南方科技大学、创新中心、受益院校签订四方协议的形式,在16个亚洲和非洲不同国家落地开花,成为当地基础设施升级、赋能的中心。此外,创新中心联合企业伙伴正在不断为智慧教室提供升级,使项目的运营具备技术可持续性。在软件方面,IIOE平台已上线DeepSeek,同时提供公益免费的AI与数字化办公、教学软件,进一步支持院校的应用。
智慧教室已在全球16个国家落地
知识生产
创新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国际组织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成果报告等知识成果,为伙伴开展和推动项目提供理论支持。秉承成为“无边界的知识传播者”的理念,通过旗舰刊物《云际》,创新中心正在积极促进优秀案例、前沿知识从实践中涌现和沉淀。《云际》搭载高等教育领域前沿洞察、优秀实践,透过不同视角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提供知识和洞察,促进高等教育机构间的知识分享。
![]() | ![]() |
信息共享
2016年成立至今,从积极参与会议到发起和联合举办会议,创新中心成长为一个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的机构。从2017年参加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会议出发,稳步前行。2019年12月,国际网络教育学院在国际咨询会上正式成立并于次年正式上线平台,及时为教学中断危机带来云端方案。2023年,创新中心举办IIOE伙伴峰会并发布《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白皮书》,与伙伴共同应对新兴技术的迅速崛起。
2024年,在国家级会议“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中,发布了“为非洲高校35,000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数字和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培训计划”,该计划已被纳入中国中非教育合作总体计划。同年,创新中心与教科文组织、当地高等教育机构共同举办了东南亚、中亚、非洲区域高级别政策对话会,通过国际会议,搭建了多边高等教育政策对话机制,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的政策讨论提供平台。
智启未来·擎光而行
2025年,以赋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和人工智能能力为使命,创新中心正积极开展“IIOE国家中心有效自主运营”、“面向非洲赋能三万五千名高等教育教师”“非洲女性教师赋能计划”“区域高级别政策对话会”等工作。在IIOE3.0版平台和IIOE联盟中,共建微证书培训,推动开放的数字技术应用和充分的本地化实施,以及知识生产和技术赋能工作。
未来,创新中心期待携手各方,共同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