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约克大学及天津大学千人计划学者查强教授做客南科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畅谈如何在大学中践行全球教育
2015年12月18日下午,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天津市千人计划学者、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查强博士受邀做客第三期南科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学术研讨活动,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探讨如何在当代大学中践行全球教育。讲座在行政楼201会议室进行,中心副主任韩蔚博士,校规划发展部部长吴跃文老师出席活动并参与讨论。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肖海涛教授也专程赶来参加了本次活动。
与会人员参加讨论
查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和东亚高等教育、国际学术关系、国际人才流动、高等教育多样化与多样性、组织变迁理论、知识转移与产业化,以及国际迁徙与发展;尤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全球化与教育方面造诣颇深。他的学术文章大量发表于高等教育和比较教育领域的国际学术刊物,并有很高的援引率。2004年,他作为共同获奖者获得了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学协会与Palgrave出版机构设立的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奖。查教授一开场便阐述了全球教育课程所应包含的内容:除了与传统课程一样所应具备的知识,我们还应教给学生对于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知识传统和理念的认识,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内在的连结,并且要让学生具备跨文化的聚焦和视野,更为关键的是要有一种全球意识。对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已经引起了高等教育研究者和践行者的重视,但下一步的目标应从全球意识向全球参与层面迈进。“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别人的眼光里认识自己,以别人为背景来认识自己,在别人的希望和梦想中来看到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当谈到我们要用全球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时,查教授如是说:“更具体来说,在传统的知识结构中,我与他者之间有一个鸿沟,全球教育课程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他者,让他们认识到,我们在别人的眼中都是他者,这样就会全方位地增强他们的平等意识。”接下来,查教授分层次地讲述如何建构全球教育课程。在系统地阐述了英国学者Roger Dale和加拿大学者Andy Hargreaves所构建的全球教育纲领后,他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大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实现从国际教育到全球教育的迁移?”针对此问题,他从“在地国际化”和“文化资本”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例证。“在地国际化即是对于校园已有的跨文化的、国际导向的要素给于充分重视,要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在课外活动中重视这些因素,要重视本地不同民族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要关注海外学者和留学生身上所具备的这些因素,把他们的观念和经验与大学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些海外学者和留学生身上所具备的的国际资源就是一种文化资本。”
查教授还列举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加拿大皇后大学、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以及他所在的加拿大约克大学的案例来阐释如何在大学校园里践行“在地国际化”,以及如何使得全球教育理念制度化。查教授的报告为在座的南科大高等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们展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大家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讨论十分热烈。韩蔚博士指出,国际教育和全球教育这两个基本概念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方向是一致的,全球教育的理论在学者的探索中日趋成熟,但全球大趋势还并不十分清晰,在这种情况下,查教授的报告不仅全面阐述了全球教育的理论系统,他所讲述的案例也很明晰地印证了这些理论基础,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中心副主任韩蔚博士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