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ite is currently under configuration

Will be available soon......

IIOE蒙古国家中心创新实践:微证书项目助力职前和在职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

2025.05.12

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下称“创新中心”)推出的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高校教师数字和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微证书项目(下称“IIOE微证书项目”),正在为发展中国家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持。作为首批参与该项目的试点国家之一,蒙古国深度参与该项目并取得积极成效。IIOE蒙古国家中心承办单位蒙古科技大学(Mongol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T)依托IIOE学习平台,以线上+线下的形式,通过级联培训 (cascade training),在短时间内已累计为该国10余所高校的1800多名职前和在职教师提供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赋能。


数字鸿沟下的突围:蒙古国AI教育渴求新解
蒙古国高校长期被师资培训难、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结构性挑战所困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教师能力更新速度难以匹配技术发展需求,而这一鸿沟在偏远学府中更显深刻而迫切。


地理挑战与数字曙光

教育的脚步始终在与蒙古广袤的疆域角力。作为世界上人口最为稀疏的土地之一,蒙古国每平方公里不足两人的分布密度,让传统面授培训模式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数字化在线学习因而成为极具成本效益优势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的关键战略。蒙古国政府正系统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体系的融合,着力构建创新型学习生态系统。课程体系重构、教师培训以及学生参与度提升是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擘画数字教育未来图景

蒙古国近年来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从《国家远程教育方案(2002-2010 )》到如今的"数字国家"战略,逐步完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通过出台《远景2050》和全面教育法律修订,该国已构建起覆盖数字素养提升、在线学习框架搭建和高等教育电子化融合的政策体系。


2022年教育变革峰会,蒙古国因其数字化学习成果被联合国评为"倡导国",获得国际认可。


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

政策蓝图虽已绘就,但作为发展中国家,蒙古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关键瓶颈:

· 数字素养基础薄弱。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指出,蒙古全国仅14.3%的民众掌握基础信息通信技术(ICT)技能,具备中级数字能力者比例更低至11.3%,这一水平显著落后于东亚地区发达国家。


· 师资发展体系存在缺口。偏远地区教师难以获得系统的专业发展支持,高等教育教师的ICT能力标准尚未纳入主流评价体系,专业培训机会十分有限。与此同时,AI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能力提升速度难以匹配技术迭代需求。


· 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滞后。ICT基础设施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数字内容和开放教育资源(OER)供给不足,慕课(MOOC)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城乡数字鸿沟明显,城市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31.5%,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率仅为6.06%,严重制约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从整体发展进程来看,蒙古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巩固完善"阶段,距离成熟期尚有差距。这些挑战共同构成了蒙古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跨越的障碍。


“培训师培训”——创新能力建设模式

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为蒙古高校探索破局之道带来选择。2022年,蒙古科技大学与创新中心开展重要合作,实施了“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蒙古国试点项目:STEM学科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建设”(下称“IIOE蒙古国试点项目”)。该试点项目通过开展混合教学的教师培训和创新实践,形成STEM和其他特色学科的实践范例,从而提升蒙古国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2024年底,创新中心与IIOE国家中心共同开发IIOE微证书项目,着力构建本地化培训体系。该项目不仅可提升当地高校教师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更通过开放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在蒙古高校系统内培育AI教育文化。从课堂教学改革到校际合作深化,从教育质量提升到数字教育普及,该项目正在为蒙古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IIOE微证书项目在蒙古国采用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能力建设模式,其核心是基于能力的课程体系与高度本地化实施。项目首先选拔骨干教师完成AI教育英文课程培训,随后培养其成为培训师,再将课程内容全面翻译为蒙古语并制作本土化教学材料,最终实现规模化推广。






培训课程


截至目前,该项目首先在蒙古科技大学组织300名教师参加培训,随后扩展至6所公立大学的500名教师、以及全国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1200名教师。这种"培训师培训"(training of trainers)的级联模式,确保专业知识与当地教学需求深度融合,使AI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培训现场


联合认证:融入本地培训体系

在IIOE微证书项目认证机制方面,该项目深度融入蒙古科技大学开放教育研究所(Open Education Institute, OEI)的师资培训体系,覆盖职前培训与教师在职进修两大场景,并采用创新中心与蒙古科技大学联合认证机制,使微证书成为该国现有师资培训体系的有效补充。在学术认证方面,项目正在实现重要突破。具体而言,项目提供的《教师ICT能力框架》课程可作为教师资格认证的选修内容,计2-3个学分。此外,微证书的学分认定范围已扩展至硕士学位教育体系,涉及教育管理(Education Management)和教育研究(Education Study)两个专业。在教育管理专业中,《开放教育》和《混合式学习法》两门课程被纳入选修课范围,可获3-6个学分;教育研究(专业则认可《教育技术》和《混合式学习法》课程,同样给予3-6个学分认证。




本地认证机制
IIOE微证书


IIOE蒙古国试点项目三年初见成效

这场"数字赋能"行动源于蒙古科技大学与创新中心的深度与长期合作。


2019年12月,创新中心携手包括蒙古科技大学在内的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2022年1月,蒙古科技大学正式成为IIOE在蒙古的“国家中心”,同年,蒙古也成为IIOE试点项目国之一。


新冠疫情期间,蒙古国高校深刻认识到发展混合式教学能力的紧迫性。蒙古科技大学开放教育研究所和创新中心”对该校教师开展联合调研,发现高校教师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面临缺乏基准和指导方针、培训不足以及院校支持有限等问题。基于这一需求,IIOE蒙古国试点项目得以开展。



本项目是蒙古国高等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能力建设的首批示范项目之一,体现了经典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涵盖了整体课程设计、现场评估和在线评估,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际经验。项目开发了混合式教学指南、开放教科书及课程评估工具,为在线教育提供了系统化标准。通过阶梯式培训体系,已培养65名专业教师,并累计培训450名高校教师。


在合作网络方面,项目成功联结蒙古顶尖高校、教师发展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显著提升了高等教育界对混合式教学的认知。


即将启幕:2025东亚政策对话会



IIOE微证书项目如草原春风,持续助力蒙古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2025年6月30日,以“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东亚高级别政策对话会将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这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蒙古国教育部、蒙古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蒙古科技大学(IIOE蒙古国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共同主办的盛会,将汇聚东亚及周边地区高等教育界的智慧力量。届时,蒙古国在微证书项目中的实践成果与未来蓝图将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为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宝贵参考。同时,与会院校还将分享如何依托IIOE开放生态联盟,培育符合本土需求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的创新经验。


这场对话会将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思想碰撞,预示着东亚地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将迈向更深层次、更广维度的合作新阶段。


IIOE微证书项目在蒙古国本地化实施取得的成效,不仅体现了IIOE蒙古国家中心在该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发挥的引领性作用,也为其他IIOE国家中心本地化开展微证书项目提供了可供复制和参考借鉴的实施经验。同时,生动传达了微证书项目秉持的"构建人人可学的终身学习中心"的理念,也为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贡献了智慧。



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下称“创新中心”)推出的国际网络教育学院(IIOE)高校教师数字和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微证书项目(下称“IIOE微证书项目”),正在为发展中国家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持。作为首批参与该项目的试点国家之一,蒙古国深度参与该项目并取得积极成效。IIOE蒙古国家中心承办单位蒙古科技大学(Mongol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T)依托IIOE学习平台,以线上+线下的形式,通过级联培训 (cascade training),在短时间内已累计为该国10余所高校的1800多名职前和在职教师提供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赋能。
数字鸿沟下的突围:蒙古国AI教育渴求新解 蒙古国高校长期被师资培训难、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结构性挑战所困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教师能力更新速度难以匹配技术发展需求,而这一鸿沟在偏远学府中更显深刻而迫切。
地理挑战与数字曙光 教育的脚步始终在与蒙古广袤的疆域角力。作为世界上人口最为稀疏的土地之一,蒙古国每平方公里不足两人的